前言
继上次科普国际线路后,现再我们再聊一聊直连,中转,专线,落地,前置,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些。
概念解释
直连:直连很好理解,就是从起始地A到目的地B,A>B会经过GFW。直连的线路很重要,是体验好坏的关键,线路可参考《国际线路简单科普》,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。
中转:中转就是从起始地A到目的地Z,中间多一层B,A>B>Z,中间还可以再增加D,E,F,G。最终的目的都是到达目的地Z。增加中转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优化线路。以机场常用的隧道中转为例:
①比如我在美国有一台普通线路的机器C,如果直连,晚高峰丢包卡顿,体验很不好,这时候,我拿一台走优质线路(如cn2)的美国机器B中转,此时去美就会走优质线路先访问中转机B。 再由中转机把数据转给C,这时去美的访问路线就从普通线路变成了优质线路,大幅提升体验。
②比如我香港有一台机器C,我从境内访问可能会绕日本,这时候我增加一个可以从广州可以直接到香港的机器B作为中转,这时候我的机器先访问广州的机器B,广州的机器再帮我把数据发到香港机器C,这样就不会绕路日本了,体验延迟大幅提升。
③比如我再美国有一台cn2线路的机器C,但只有电信用户走cn2路线,联通移动用户走自家的普通路线,对于电信用户很友好,但移动联通用户受不了。此时在境内添加一台机器B,B访问C会走cn2,所不管移动联通还是电信,我都把数据先发给B,再由B走cn2发给C,这时无论什么用户都能得到好的体验。
落地:如果你理解了中转,那么落地很容易理解,落地就是在目的地的机器后面再加一层。比如起始地A经过中转B达到目的地C,但是C的IP被网站给屏蔽了(比如奈飞,ChatGPT),你无法通过C访问,此时在C的后面再加一个能访问目标网站的机器D,就可以帮你访问你想要的网站了。这个D也可以使用零成本的warp来代替。所以落地的主要作用是解锁。
前置:前置其实就是中转的一部分,在中转的线路最前面,客户机第一个途径的机器就是前置,前置的作用有中转例子的③,还有为了突破ip限制,比如某商家卖的专线,会限制ip连接数,或者直接使用ip白名单,这时其他用户就不能走专线,所以增加一个前置机,让前置机收集所有用户数据进行转发,这样所有用户就可以使用专线了。前置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抗通报,通报一次方便更换,不影响专线正常运行。
隧道中转:隧道中转就是在两地之间建立一个加密隧道,这中间会经过GFW,也是会被墙的,其实你也可以用任意一台机器搭建隧道中转,这不是机场专属,你也可以用任意一台机器搭建隧道。而且很多黑心机场拿隧道中转贴专线标签,让小白以为很便宜。但价格可能与专线差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价格。
专线中转:专线与隧道最大区别就是隧道走公网,经过GFW,有被墙的风险,而专线是内网,相当于你自己拉了一根网线,不会经过GFW,虽然专线也可以搭建隧道,但没人这么做。专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延迟低,因为是点对点,且中间没有GFW审查,通常使用简单的SS加密协议,但最大的缺点就是贵,这也是专线机场价格超高的原因。专线还分为IEPL和IPLC,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,我们这里不过多介绍,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。
搭建中转
搭建中转非常简单,很多人用的XUI就有中转功能(任意门),如下图

只需要设置好目标地址,端口号,然后把你的节点ip和端口改成中转机的ip和端口即可。常用的转发还有gost,nyanpass,闲蛋面板等等。
这里不建议个人使用隧道方式中转,相当于脱了裤子放屁,一般都是出售中转的商家才用。
如果你使用机场,也可以使用链式代理的方式作为中转,具体的教程可以参考不良林视频。
个人见解
再说一个很多人的误区,就是中转比直连好,这个得看具体线路,如果你理解了上面说的,这个就很容易理解,中转也只是中间一段路,你直连如果不绕路,线路优质,那么隧道中转也没有优势,当然不包含专线中转。
所以个人我推荐你直接购买优质的直连线路即可,如果你是普通线路机器,可以加中转优化线路提升体验(得加钱),当然也可以直接一步到位上专线中转(得加很多钱)。

个人用户落地解锁,我建议你使用warp进行解锁,如奈飞,ChatGPT等都可以通过刷warp IP的方式解锁。如果使用xray的话,建议使用socket代理分流方式。可参考我的博客教程《warp解锁奈飞》。这样就可以省一个落地鸡钱,或者你直接购买能够解锁的机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还有一个关于测速问题,因为很多人喜欢测速衡量一个节点的好坏,我个人其实觉得测速意义不大,就图一个乐。因为50m带宽足以满足下载以外的使用场景,更影响日常体验的还是丢包和延迟。50m专线日常体验吊打500m普通中转。比如我使用香港BGP或者美区CN2打开APP、论坛需要转个圈等待一下,而使用深港专线就像吃了德芙一样丝滑,所以还是以体验为主。

Comments NOTHING